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谢洛夫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16520
分享
345
粉丝
587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谢洛夫

谢洛夫1874年,画家列宾正在巴黎旅行,一位忧伤的俄国妇女把她9岁的孩子托付给列宾。她是侨居巴黎的俄国音乐家亚力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赛洛夫的遗孀,音乐家3年前去逝的时候,他们的儿子瓦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赛洛夫才6岁。虽然生长在这样一个音乐的环境里,但幼年的瓦伦丁似乎更喜欢绘画,他常常独自在小房间里用颜料涂画着人物和花朵。于是母亲带着他到国外去旅行,让他参观古代大师的珍品。1874年的冬天,从慕尼黑来到巴黎。这时,9岁的瓦伦丁性格似乎更加孤癖,由于长期在国外生活,他连俄语也讲不好,苍白的脸色、瘦弱的身体,只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闪闪发光,表现出蕴藏在这孩子心灵中的智慧和感情。列宾收下了这个学生,让他在画室的一角画一组简单的静物,而自。己,则沉迷于《萨德阔》一面的创作。从这时开始,赛洛夫成为列宾的学生,回国后又跟随列宾到顿河流域去画扎波罗什人的速写他在大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艺术探索的艰辛,他年轻的心灵中种下了献身艺术的种子。1881年,列宾决定送赛洛夫人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虽然这里的气氛是僵死和陈腐的,但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巴维尔彼得洛维奇契斯恰科夫以他严格的科学体系,培养了整整一代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家,没有这样严格的训练,成为一个伟大匠师便只能是空想。契斯恰科夫体系,犹如这具陈腐机体中的新芽,给俄罗斯美术带来生机。赛洛夫进入素描教室的遭遇并不顺心。他以为在列宾的身边已经学到不少东西,对契斯恰科夫布置的初级课题不以为然。契斯恰科夫把一张废纸捏成一团,随手扔在地板上,然后命令赛洛夫去画这个废纸团的素描。这使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万分窘迫,以致画出的素描连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严厉地教训赛洛夫:在艺术的王国里,没有,也绝不会有什么容易做到的事。一切都是困难的,但也是重要的、有趣的,艺术家终生都被它吸引着。就这样,赛洛夫在跟随列宾学习6年之后,又在美术学院学习了5年,使他成为熟练而且成熟的画家。1888年,他的《少女与桃子》以具有印象派的外光色彩而在莫斯科的展览会上一举成名。画中穿粉红色上衣的少女,是马蒙托夫家族的一位小姐。这个家族当时正从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是俄国资本主义时代的天之骄子。因而,有许多进步的艺术家,像丹钦科、瓦斯涅佐夫、科罗文等,都聚集在他的周围,赛洛夫在这个圈子里为不少著名人物画过精采的肖像。处于1905年革命风暴到来之前的残酷时代,赛洛夫没有从事主题性的巨幅创作,而把精力主要放在肖像画领域。他为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李姆斯基一科萨柯夫等进步艺术家画过肖像也留下了诸如教会检察长巴别达诺斯切夫、金钱大王格尔叶马、国家杜马主席穆拉姆采夫、工业巨头马拉卓夫等等俄国革命前整整一代当代英雄们的肖像。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动的写照。

返回顶部